首页

SM papa小主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16:27:27 作者:紧扣两个关键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浏览量:18624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马小强(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)

  近日,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前集中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举行,通报了2024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成效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达24.7%;今年一季度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25%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得以不断巩固提升。

  长三角地区,承东启西,连南接北,区位优势,得天独厚。这里以全国约4%的国土面积,聚集了全国约1/4的“双一流”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1/3的高新技术企业,1/2的科创板上市公司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不断巩固提升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8年来,三省一市已连续实施3轮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共计推出702项重点任务,前两轮完成率均在90%以上。2023年11月,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。当前,三省一市紧扣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两个关键,紧紧围绕“四个统筹”和“五项任务”,推动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全面落地,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“稳定器”“主引擎”作用不断凸显。

  更好发挥先行探路、引领示范、辐射带动作用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省一市的深切寄望,更是明确要求。去年4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《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指出“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,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,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”。从全局谋划一域、以一域服务全局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长三角区域肩负着“增长极、动力源、试验田”的责任担当。

  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能够提供优质产品,还可以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,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。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是题中应有之义。“上海光源”和“合肥光源”强强联合,共建第四代大科学装置“合肥先进光源”,探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。新能源汽车形成“4小时产业圈”,每12分钟下线一台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,类似的产业协同创新,如今在长三角地区比比皆是。依托G60科创走廊等协同创新通道,长三角地区正把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,在交通出行、旅游观光、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“同城待遇”。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,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,是关键所在。作为长三角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取得新突破的标志性事件,去年年底,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,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,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率先成为现实。截至2024年,长三角地区曾列入行动计划的17条断头路已打通16条;高铁通车里程从2018年的4150公里快速拓展至近8000公里;医保异地结算惠及4600万人次,众多首创性改革不胜枚举。

  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,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,是切中要害之举。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,《区域绿道贯通标准》成为国内首部跨省域绿道建设标准,《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》首次提出“跨区域许可互认”制度。此外,在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、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深度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方面,也已形成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。

 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之年。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应聚焦重点、谋早谋实,不断巩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推动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5月29日 03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主席推动金砖合作的故事

城市出行,“空中的士”10分钟速达;不出门户,无人机外卖配送“从天而降”;游览山海,乘坐载人飞碟“海陆空”立体式观光……科技引航的低空应用场景,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(下称“高交会”)上一一呈现,凸显中国低空经济正在新赛道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
陈茂波:正研完善香港的上市机制等措施 提升市场效率

商场4层的美食广场,陈一鸣旁边有人站了起来,尖叫声和喊“开枪了”的声音混在一起,上百人往外跑,陈一鸣也跟着下楼。跑出商场后,他看到4层的玻璃已经碎掉,冒出火光,一层的玻璃有被枪打碎的痕迹。门口有人开车离开,有人直接往旁边的绕城高速(大环路)上跑。

专家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数学学科发展

此前报道称,按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莫斯科动物园签署的协议,大熊猫“如意”和“丁丁”于2019年4月抵达莫斯科,开启旅居生活。2023年8月,“丁丁”诞下幼崽,为雌性,名叫“喀秋莎”。“喀秋莎”是在俄罗斯出生的首只大熊猫幼崽。今年3月8日,“喀秋莎”在莫斯科动物园首次与游客见面。

吉林节后“第一会”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

8月8日,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迎来今年秋季开学。高二4班的开学第一课,是在学校3D创客实验室里上“3D建模编程与实操课”,学生们可以参与体验人工智能编程教学创作带来的乐趣。这个3D创客实验室,是2019年10月上海援藏工作队投入资金建成的,每个班级一周可以上两节课,在这里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了良好锻炼。

【央视快评】牢记初心使命、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

此外,12月2日至5日,西北地区东南部、西南地区东部、黄淮南部及以南地区有小到中雨,河南西部、陕西东南部、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雪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